近段时间,大家都在热烈的讨论个税改革,然而,部分企业已经被税务稽查包围了后院:因为他们公司的工资出大事了!
这几年关于偷漏个税,发票乱开的新闻不觉于耳!
从近段时间税务稽查公开的案例来看,不仅是老板的私人账户不安全,员工的工资表也不再安全!
看一家新三板公司最近刚刚公布的被稽查案例:
子公司2011年账列应付工资科目为5,013,120.00元,其中列支永新工作人员2,779,470.00元,销售及相关人员工资714,500.00元,外勤人员工资1,519,150.00元。检查发现账列外勤人员发放的工资其中有1,211,400.00元无签字记录、转账凭证或收据有效发放依据。对于无有效发放依据的工资属多列工资1,211,400.00元,应补缴企业所得税302,850.00元。
税务稽查的时候不仅稽查了工资表,还要去核查签字记录、银行转账、收据等。仅仅凭一张工资表就去蒙混过关肯定是不行的!
话虽如此,个税和社保联查具体怎么查呢?
个税怎么查?
税务部门公告如下:
近期,税务部门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部分纳税申报数据存在较高涉税风险。如:个人工资薪金为0元或1元、单位大部分员工长期工资薪金为3500元、规模较大或经营状况较好的单位长期申报税额为0元等情形,明显不符合常理。税务机关将定期针对上述情形,进行评估核查。请相关单位和个人及时排查上述涉税风险,如实、准确进行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
社保怎么查?
税务部门通告要求凡已依法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取得经营收入并实现工资正常发放,但未办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登记、未正常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企业,限于7月底前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参保登记,到税务机关办理险种认定登记,依法依规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从8月1日起,组织全省基层单位开展基本养老保险费征缴专项整治行动,要将劳务派遣公司、物业保安公司、建筑施工企业、季节性用工较多企业列入重点,依法加大检査和处罚力度,严厉打击应参未参、应缴未缴行为。
个税和社保联查成为趋势!
其实很多企业对于个税基本还算是规范的,但是对于社保这一块可能是个最大的坑!从最近公布的个税征求意见稿来看,各种专项扣除:子女教育、大病医疗、房租、房贷,看上去每一项都有故事,更有学问,当然了也蕴含了很多风险。如此严格的税务稽查,后续税务会把个税作为一个专项来稽查核查,就像现在社保征管权统一移交税务了,这对于很多社保不规范的企业而言,这是一个雷!接踵而至其他扣除项里的风险将全盘暴露!
国地税合并以来,企业税务风险自然而然随着监管力度上升而上升,这是毋庸置疑的。
结合目前国内企业的主流做法,目前这7类个税违规手段一经查出,必定受罚。
找发票抵税,造成费用异常
这样操作很多企业都感觉比较简单,比如每个月员工找2000元发票去报销,很多会计图省事,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计入什么福利费、差旅费等。如果长期大额处理的话,会造成企业期间费用异常
故意不用银行发工资
当移动支付成为潮流的时候,你们还在苦苦的用现金发工资。你自己想一下正常吗?公司基本户都有,员工也不少,公司也不在偏远山区。据不完全统计,不通过银行发放工资的企业,不申报个税、少申报的情况基本都存在。此类企业请注意,再有这样的做法,你将会承担后果的。
补贴不申报个税
也许是因为会计税法不熟悉,也许企业故意不申报个税。总有部分企业把企业的饭补、话补、房补、结婚补贴、生日礼金没有合并工资进行纳税申报,你们公司有吗?抓紧整改吧!
大量员工零申报
这里一定要强调一个比例问题,一个企业如果和同地区同行业相比,工资在3500以下的明显偏低的话,你们已经是高风险企业了,此时准备好工资表、银行流水、考勤表吧,你已经在稽查名单里面了!
“李鬼”发工资
工资太高,找个李鬼代发工资。这也是很多企业的伎俩。到底这样操作是否靠谱,请回答:是否有考勤?是否有简历?没有那你还要这样做吗?
故意混淆劳务和工资申报
尤其是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务工、临时工、第三方员工,很多属于劳务所得进行纳税申报,但是按照工资进行申报了!尤其是营改增之后劳务公司、建筑企业等都要高度重视。虽然你们可能还有怨言,但是根据个人所得税税法不是全职员工是不可以工资申报个税的!
外包福利也是个火坑
很多企业现在搞得新式的将员工部分福利和工资外包给人力资源个税、管理咨询公司,让他们给你们开发票,然后让他们给你们员工发放工资。这种情况,在实质角度来看也是变相发放工资,是要补税的!
一般企业被查出问题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一朝失信,企业麻烦接踵而至
企业一旦有失信行为,不仅面临被评为d级纳税人的后果,更可能被纳入税收“黑名单”!
若被评为d级,资格将受限。企业若因失信被评为d级,该企业纳税评估周期要被缩短,报送的各种资料也要被严格审核;还会被列入重点监控对象,提高监督检查频次;增值税专用发票领用要按辅导期一般纳税人政策办理,普通发票的领用实行交(验)旧供新、严格限量供应……原本可以安心享受的便利不复存在!
若被纳入税收“黑名单”,将面临联合惩戒。企业若被纳入税收“黑名单”,将被推送至法院、公安、工商等23个部门接受联合惩戒,这意味着该企业后续的种种行为都会受到限制,企业发展必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开头的案例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会计“高风险”并非说说而已
一旦企业失信,不仅企业自身面临种种限制,其相关责任人,如企业法人、财务人员更是难辞其咎,甚至连出行都受限!按照信用中国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全国法院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123万例,限制1222万人次购买机票、458万人次购买动车高铁票。
于会计而言,失信风险更是不可估量!按照《关于加强会计人员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严重失信会计人员还将面临以下约束和惩戒:
资格资质审查受限:在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会计职称考试或评审、高端会计人才选拔等资格资质审查过程中,对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实行“一票否决制”。
或不得从事会计工作:对于严重失信会计人员,依法取消其已经取得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不得再从事会计工作。
面临降职或解聘:支持用人单位根据会计人员失信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降职撤职或解聘。